close



從前,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,菩薩生於婆羅門的大豪族之家,在得叉尸羅修習一切學藝,成為波羅奈名聞遐邇的阿闍棃(即教授弟子,使之行為端正合宜,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的老師,又稱導師)


王城的剎帝利與婆羅門族的兒童多數來跟他修習學藝。


那時,有一個住在鄉下婆羅門,從菩薩學三吠陀(就是婆羅門教基本文獻的神聖知識寶庫)與十八學處(戒律之意),定居於波羅奈,每日分二三次來參訪菩薩。


婆羅門的妻是個無信仰心,罪業深重的女人,一切與上面所述的情形一樣。


菩薩聽了『因此原因,竟連受教誡的閒暇都沒有』的話,曉得『女主人()是騙他而臥著的。』


心想:『把適於治她的病的藥教他吧!』


便對他道:「你嗣後不可給她以酪、牛乳與飲料等物。


將五種果子投入牛的糞尿之中,盛在新的銅器裡面,使帶點銅臭。


然後拿著繩、索子或樹藤說:『這是與你的病有效的藥,喫了此藥便去服務,或作與你所喫的食物相當的工作吧!』


說畢你且唱下面的偈語。


你若不服藥,就以繩索、樹藤抽打。


抽打了幾千下以後抓住你的頭髮,將你在地上滾轉,再用手毆打。


這樣一來,她從那瞬間起會立刻做事了吧!」


婆羅門表示同意地說:「不錯。」


便如所教地製了藥,說道:「妻啊!請服此藥。」


妻道:「這是誰教你的?」


婆羅門道:「妻啊!是阿闍棃。」


妻道:「請丟了。我不要服。」


梵志取出繩子等來道:「你若要不服,那就服這足以治你病的藥吧!否則就給我做與所喫的粥、米飯相當的工作。」


說著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。


當應言語而食,應食而言語。


你拘悉耶啊!言語與食在你是兩不相應。


婆羅門拘悉耶聽了此偈感到驚怖,於是受阿闍棃的教誡,開始做事,知道『欺瞞阿闍棃非自己的能力所及。』


奮發地著手做事了。


悟到『阿闍棃知我罪深,從此以後,不宜再有此種舉動。』


由於對阿闍棃尊敬之念,從此以後就慎於作惡,保守德操。


 


《因緣》


那婆羅門之妻聽了這話,也覺得『正覺者()知道了我的事情。』


由於對佛的尊敬之念,不再為惡行了。


佛作此法話後,把本生的今昔連結起來道:


「那時的婆羅門夫婦即今之婆羅門夫婦,阿闍棃則就是我。」


 


【記要】


無論學習什麼,一個好老師非常重要。


好老師在佛教稱為「善知識」,也叫做「阿闍棃」。


其意思是正直而且有德行,能教導正道的人。


在《華嚴經》法界品中講述善財童子在求道過程中,總共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。


善知識包括:佛、菩薩,乃至人、天,不論以何種姿態出現,只要能引導眾生捨惡修善、入於佛道者,均可稱為善知識。


善知識具有調伏、寂靜、惑除、德增、有勇、經富、覺真、善說、悲深、離退等十種功德。


一個好的老師,除了傳授我們知識學問,更重要的是老師的行為舉止,指的就是身教的部份。


我們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,一定要有善知識的教導。


佛住世時,佛是眾生的大善知識;


如今,佛已經涅槃了,那麼善知識在那呢?


那麼就依佛所說的「戒律」為師父。


因為戒者可防非止惡,眾生若能堅守戒律,自當能夠不再造惡,生死輪迴了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寶悟同修會 的頭像
    寶悟同修會

    寶悟同修會

    寶悟同修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